英媒关注中国商用飞机首抵南极:彰显中国极地雄心
作战工程的安全保护范围,应当根据作战工程性质、地形和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军事机关共同划定,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共同划定。
2019年至今,项目从最初的5个扩大至40个,服务对象从7000人增加至12万人,参与志愿者人数也从600人增加至24390人。应急救护公益培训 播撒爱的种子应急救护及时有效,有助于降低灾害中人员死亡率,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龚建松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6年,累计献血量16000毫升,其中献全血9次3600毫升,机采血小板62个治疗量12400毫升……在市红十字会的大力宣传和有力组织下,截至2022年7月,市红十字会组织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5239人。加强队伍建设 奠定爱的基础哪里有需要,红十字会就在哪里。市红十字会以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共场所为依托,在进一步做好各行各业的培训外,还根据地区及行业特点,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应邀参加云南省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应急救援员竞赛的志愿服务,不断拓宽培训范围,并积极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节点,广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宣传达5万人次。今年,昭通市红十字会博爱乌蒙-幸福馨居和绥江县牵手未来 61名孤困孩子的护梦者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获得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三名。在文明知识宣传、裸露垃圾清理、非法张贴物清除、文明交通劝导等工作中,坚持补短板、强基础、抓常态,着力打造贴近实际、广泛参与、普惠于民、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贡献红十字会人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投入抗疫志愿服务队伍1000余支,全市志愿服务者累计开展服务230223人次,重点协助县、乡、村开展劝导、宣传、排查、心理疏导等工作。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燃微光以亮苍穹的初衷,以勇、敢、善、真的作风积极行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从2019年的95.33%提升至2021年的95.86%,排名上升五位,位列全省第十一位……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示着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法治建设取得的卓越成效。
7月21日凌晨零时,昭阳区的张女士下班回家,走在灯光明亮的街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网格化服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达100%。
创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相较10年前,智慧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小小探头连万家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城市监控视频、公共安全视频、重点区域及居民小区视频等的整合共享,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中心主导、职能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强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综治信息平台等设施,持续优化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效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1月至5月,共排查因婚姻、房宅、劳务、民间借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9621起,调处9498起,调解率达98.72%。彻底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整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攻破了一批陈年积案。
破命案35起,破案率100%,比2012年上升6个百分点。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着力办理线上线下法律援助案件,持续深入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重点关注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事项,法治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11个基层人民法院完成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学配置职责,权责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运行更高效顺畅。盛夏时节,金沙江畔,华灯初上的水富城宁静祥和,市民三三两两坐在江边,双脚浸泡在江水里,感受着清澈江水对酷暑带来的凉意。
2021年,全市两抢一盗立案7288起,比2012年少2599起,下降26.29%。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行信访化解三必见四到位措施,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
累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4个(涉黑10个、涉恶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96人,破获刑事案件1190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52亿元,整治治安乱点60个,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公安提示函240余份,建立完善常态化扫黑除恶制度机制20余项。通过电视、音视频栏目及指尖普法等深入宣传,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加大乡村普法和民法典宣讲力度,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培育工程,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
现在社会治安好了,一个人回家特别安全。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目前,全市已安装探头29.99万个,联网分享13.75万个。截至目前,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立案61件、司法信息网立案22 件、一体机自助立案28件、律师服务平台立案13件,在线平台立案286件,跨域立案管辖法院立案23件、跨域立案协助立案25件,速裁团队办理案件2727件、12368平台查询案件13970余次。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昭通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扣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常治的目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严惩、打伞破网、聚焦基层、专项治理、长效常治,全面发动了一场惩治黑恶势力的整体战、歼灭战、人民战,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划分网格27441个。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定位 四篇文章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8年,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完成司法体制四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员额制,全市两级检察院245名员额检察官按规定配属在办案一线,建立固定办案团队36个。春晖广场上,市民欢快地跳起广场舞……2021年, 昭通市命案立案35起,比2012年少45起,下降56.25%。
10年来,昭通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回应群众期盼,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进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网上立案,提升电子送达、网上办理保全等效率。水富市连续4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现如今,再有了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立,行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那么,疑难杂症或许也会得到有效解决。老百姓办不成的事,往往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行政部门懒政怠政,推三阻四,消极作为。所以,我们希望办不成事窗口真正办成事、办实事。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等措施的实施,老百姓办事越来越便利。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根本,是协调各种行政资源,把民众办不成的事解决掉。通过跟踪督办等方式让老百姓办不成事的数量越来越少,让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
一些地方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是跟风炒作,而是切切实实地帮企业和老百姓解决遇到的疑难事项或复杂问题,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三是一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信息沟通不通畅,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老百姓多头跑、往返跑、事难办。
毫无疑问,这是执政为民的最好体现。有鉴于此,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建立问题台账,对办不成的事找出共性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职能部门的责任,甚至,还可以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的问题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作为对涉事部门领导职务晋升、评优选优、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依据。
二是一些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没有政策依据,行政部门不知道如何解决。换而言之,就是疏通行政堵点、破除服务难点、消除民生痛点、提高行政效率。近日,河南商丘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办不成事、有诉即办反映窗口,建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精准施策,破解难题,提供兜底服务,更大程度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老百姓办不成的事,往往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行政部门懒政怠政,推三阻四,消极作为。
三是一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信息沟通不通畅,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老百姓多头跑、往返跑、事难办。换而言之,就是疏通行政堵点、破除服务难点、消除民生痛点、提高行政效率。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根本,是协调各种行政资源,把民众办不成的事解决掉。一些地方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是跟风炒作,而是切切实实地帮企业和老百姓解决遇到的疑难事项或复杂问题,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等措施的实施,老百姓办事越来越便利。有鉴于此,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建立问题台账,对办不成的事找出共性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职能部门的责任,甚至,还可以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的问题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作为对涉事部门领导职务晋升、评优选优、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依据。
最新留言